經過努力的鍛鍊,Eva閈始掌握魔氣的感覺了。魔,是所有修煉者的頭號敵人,因為魔的首要任務;是要打擊修天的人,特別是那些進展良好,開始對魔它們構成威脅的人,因此,對於欲進一步希望自己靈性上有所提升的修煉者而言,提升對魔氣隱伏的認知,很重要,若果不懂得認出魔氣,這個修煉者;層次境界再高也有個限度,不能超過了,甚至當魔氣一蓋過來,還會出現回流,不升反降的慘情,看“魔緣”帖的主人翁可知,這位主人翁現正很努力的掙扎,希望能夠擺脫,因為,實在修來不易,誰會一下子甘願放棄哩,連結如下;
http://www.leungjingyuen.com/forum/viewtopic.php?t=1709
我逛書店的次數;已經愈來愈少了,因為當我看清了書的真實意義,我便感到索然無味,因為,書,代表了思維,一本書就是等於一個思維,我還嫌思維不夠贅嗎?還要把別人的思維疊在自己腦裡嗎?還嫌自己的腦太過清靜?還要加上外來的思維噪音?我已經不想由自己一手染污自己的腦袋了,我更不想由多重別人的思維組合;搞複雜了我的思想,我不想我所想的;是別人思維多重組合下的結果。這不真正是我,這種是假我,是被別人思維複製的假我,我不要這種,故我開始放棄從書裡尋找知識,尤其靈性上的知識。
很奇怪,當你不再向外求知識的話,內在就有知識向你招手,然後,眼前每一幕、每一個人、每一件物、每一件事,都變成了一本書,原來;這才是真正的書,那些看似真正的書,其實是一個盛載有形文字載具的載具,但凡有形之物;都可以成為一種載具。載具,可以附載很多東西,包括別有用心的思維,與及毀滅人類靈性的魔氣,有形之物可以附載無形之氣,就如風水上,一間房子,可以載著風水氣,影響著房子裡的人,同樣,書所附載的氣,也影響著閱書的人,因此,小心挑書,盡信書不如無書,尤其那些談靈性、談修煉、談氣功、談術數的,都要小心。
挑書的時候,不要一看到書面吸引,便馬上捧到手裡,太危險了,應用青蜓點水的掃視方式,在書面或書側上碰一碰,先作試探,感覺一下書的氣,沒很翳的氣,然後才捧在手上,當一捧在手上,亦要再次感覺一下,在閱讀文字前,也要翻幾下頁,感覺一下頁內文字的氣,之後才好閱讀文字。如果書一捧上手便急不及待閱讀文字的話,若果是藏有魔氣的話,就會,一邊閱讀一邊迅速薰染我們的知覺系統,那我們認氣的知覺,便會隨著魔氣大舉進駐,而令感知系統對氣的辨認能力逐漸減退,甚至失去,“魔緣”帖是一例,此帖的主人翁原本認氣的能力很厲害的。
書店,跟超巿一樣,都是個很好的認氣練習場,所不同者,書店發現魔氣、妖氣的機會大很多,鬼氣也間中發現,試過遇過一本由一名日本小孩撰寫的散文中譯本,起初不以為意,看了一會,發覺氣很陰沉,很左脈,然後發覺;說的根本不是那名小孩,而是小孩裡面一名陰靈。除上述外來意識的氣外,書店裡,絕大部分都是別人思維的化身,尤其甚麼評、甚麼研究、甚麼說、甚麼論等,我沒有看過一本對《道德經》的解說是涼的,絕大部分都是很翳,翳,是因為解說的人把自以為是的思維套進《道德經》裡去,所謂解說,不過是一廂情願的想法而已。
思維,不是真正的我們自己,真正的自己,是甚麼都沒有的,當在甚麼都沒有之上,我們把別人思維的塵埃覆蓋上去,我們便變成這種人那種人,這種思想的人、那種思想的人,其實,歸根結底,我們之所以變成這種思想、那種思想的人,是因為我們自己把自己變成不同思想的人,那些所謂政治家、企業家、科學家、哲學家等等等等。假如把身上這些為生存而存在的衣服脫掉,真正的自己就會出現,不過,現實生活裡,又有多少人能願意脫下這件生活衣服?這些專家衣服,跟生活質素、跟金錢太掛鉤了,影響太深遠了,誰能有決心放棄?太多牽連了,家人也牽連在內。所以,現代修靈,對於一些人來說,只能置於聊聊閒、鬆弛神經、減壓調劑心靈的位置,因此,每一生、每一世就是如此這般,放不下尋覓優質生活的外衣,而把真正的自己都覆蓋上了,但又生生世世嚷著要尋回真正的自我,真正的自我,其實是自己一手藏著哩。
EvaYuAnn 寫:
宗教的書大部分都帶著翳氣,有些帶有魔氣。
而園藝的書比較容易發現帶涼氣。
Eva 誠心敬拜上